廣州年產建筑垃圾3000萬立方米 基本實現產消平衡
廣州市去年成為了全國35個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之一,市場前景如何,面對這種情況,應如何探索實施?
8月6日,廣州市首屆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前沿技術論壇在增城舉行。政府、學界、行業(yè)協會、資深產業(yè)人士云集于此次盛會,展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前沿技術,研討建筑垃圾處理行業(yè)發(fā)展趨勢,為廣州進一步深化建筑垃圾智力試點工作建言獻策。
該論壇由廣州市城管局指導,廣州城市礦產協會、廣州市建筑廢棄物處置協會聯合主辦,廣州鼎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、廣東雋諾環(huán)??萍脊煞萦邢薰竟餐瑓f辦。
廣州城市礦產協會秘書長王志紅表示:“廣州市去年成為了全國35個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之一,市場前景如何,應如何探索實施?面對這種情況,亟需搭建一個平臺去發(fā)出這些聲音,明辨方向,呈現技術,展現廣州建筑垃圾智力的工作姿態(tài),并對未來成果做出一定的預期。”
廣州建筑垃圾基本實現排放與消納平衡
隨著城鎮(zhèn)化快速發(fā)展,建筑垃圾大量產生,私拉亂倒、擠占道路、侵占土地的現象時有發(fā)生。與此同時,我國建筑垃圾處理的探索步伐在不斷加快。
2018年3月23日,住建部發(fā)布《關于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》,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在北京、上海、西安等35個城市展開。
市城市礦產協會介紹,據統計,廣州各類工程所產生的建筑垃圾年均約3000萬立方米,主要分為基坑下挖余泥、房屋拆卸渣土和居民裝飾裝修垃圾等三大類,其中基坑下挖余泥約2600萬立方米、房屋拆卸渣土約350萬立方米、居民裝飾裝修垃圾約50萬立方米。
與之相對應的建筑垃圾處理鏈條,包括合法建筑垃圾運輸企業(yè)85家,車輛4096臺;大型建筑垃圾消納場37個,總消納容量近5000萬立方米;建筑垃圾水運中轉臨時裝卸點2座,年均轉運能力500萬立方米。新確定10個水運中轉臨時裝卸點選址,建成后年均轉運能力將達3000萬立方米;移動式建筑垃圾循環(huán)利用生產線17條,固定式建筑垃圾循環(huán)利用企業(yè)11家,年均處理能力共3300萬噸。
自2018年7月份正式開展試點工作以來,全市共辦理新增建筑垃圾排放許可270宗,新增排放量4924萬立方米;辦理新增建筑垃圾消納許可21宗,新增消納量2379萬立方米;辦理建筑垃圾陸路運輸許可53宗,檢驗車輛6300臺次;辦理建筑垃圾水路運輸企業(yè)處置許可9宗,船舶處置許可24個。共開展聯合執(zhí)法行動525宗次,檢查建筑垃圾運輸車輛15647臺次、限期整改1509宗、行政處罰2336宗、處罰金額1092萬元、扣押車輛503臺(次)。全市建筑垃圾基本實現排放與消納平衡。
利用技術手段沖破建筑垃圾資源化困境
王志紅告訴南都記者,目前建筑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處理廠較少,其所需場地規(guī)模大,動輒上百畝,建設用地問題難以解決。“除此之外,也要推廣(處理后)產品的使用。”王志紅補充道。
論壇上,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殷素紅做了主題為《廣州市建筑廢棄物循環(huán)利用技術規(guī)范的編制研究》講話。
她表示介紹,自2012年以來,廣州市建筑廢棄物年均排放量不斷增加,而消納場總消納量有限,目前建筑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率僅為12.5%,循環(huán)利用技術相對滯后。
她認為,要提高廣州市的建筑廢棄物的循環(huán)利用,必須要對這個工作進行一個規(guī)范的編制,規(guī)范建筑廢棄物的處置和管理,填補廣州市建筑廢棄物現行標準的空白,建設低碳化、生態(tài)化的廣州。
講話中,殷素紅教授介紹了廣州市建筑廢棄物循環(huán)利用技術規(guī)范,該技術規(guī)范的主要內容有規(guī)范的范圍、規(guī)范性引用文件、術語和定義、建設要求、生產工藝與技術裝備、環(huán)保與節(jié)能要求、技術安全等十一個方面。
湖南大學教授皇靚在《建筑垃圾資源化關鍵技術研究與展望》的分享中提到,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(fā)展第十三個五年規(guī)劃綱要》中明確提出,加快建設城市建筑的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系統,規(guī)范發(fā)展再制造。
但是,我國的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的落實參差不齊,大部分的城市對于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率不到5%,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經驗不足,像德國、荷蘭、捷克等歐洲國家,都有自己的建筑垃圾分類技術。
例如,在德國,只要有建筑垃圾產生,就必須按照分類堆放、收集。按木材、金屬、廢磚(混凝土)、土、塑料制品等分別對方在收集箱內,這種源頭精細化分類收集技術也使德國的建筑垃圾回收率在90%以上。荷蘭是世界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國家,其秘訣在于其自行研發(fā)的建筑垃圾分選設備,設備的單線處理能力可達每小時45-75噸。
來源:環(huán)球破碎機網